首页

婉慈女王免费视频

时间:2025-05-29 18:50:57 作者:两岸人士:岛内政治操弄无法撼动中华文化根基 浏览量:43395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朱贺 李雪峰)“文化岂是说‘去’就‘去’的?端午节临近,两岸同胞都要吃粽子,大陆有‘甜咸党’之争,台湾有南北粽之分,虽有差别但大同而小异,这正源于我们有共同的饮食传统,共同的文化寄托。”

  28日起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上,大陆文化学者蒙曼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近年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去中国化”,试图割裂两岸文化连结,而参加本次峰会的两岸文化界人士普遍认为,从语言文字到饮食习俗再到宗教信仰,中华传统文化已深植于台湾社会,这一文化根基非政治操弄可动摇。

  蒙曼说,两岸有共同的历史和未来,如今外部挑战纷起,两岸更应携手应对。历史经验表明,最能团结人、引领人、安慰人的就是中华文化,“它是两岸独特的基因,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并非有些人说消除就能消除的”。

  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杨渡认为,文化从来不是两岸间的阻碍,短期内,一些政客似乎可以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采取阻挠手段,但长远来看,文化力量很难为政治左右。

  他举例道,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宝岛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遭遇文化断层,但无数民众在光复之日表示“重拾尊严”,感慨“终于成为堂堂正正的公民”;又如两岸在20世纪80年代开启交流前隔绝数十年,但往来之门一旦打开,民众就自发返乡寻根、祭拜祖先;再如当下民进党当局在台湾推广的所谓“本土文化”,其实都是根植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核心仍属中华文化。

  杨渡说,中华文化流淌于两岸民众的血脉之中,具有如此丰厚的生命力,难以被短暂的政治因素所撼动。

  “文化是两岸共同的语言和养分,是两岸交流最有力的桥梁和工具。”峰会期间举行的文学论坛上,台湾诗人陈义芝如是发言。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也表示,透过写作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跨越两岸、恒久绵长。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祝勇近年以故宫文物南迁为主题展开创作,越发感到两岸故宫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他认为,两岸故宫收藏的历代文物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最有力见证,都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的经历,宣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从台湾端午粽子的南北之争,到台北街头汉服青年的衣袂飘飘……在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看来,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存续更在于其现代化传承。他说,传统文化在台湾始终存在,目前只是囿于某些因素未得到大力推广。

  作为西塘汉服文化周的发起人,方文山致力于传播汉服文化已有12年,他欣慰地看到穿汉服已成两岸文化风气。“汉服没有门槛,年轻群体穿起来不会感到突兀,这源于两岸同胞自发的文化亲近感。”他认为,以这样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入圈”,可以帮助其在了解汉服的文化旅程中,进一步把握文化归属感、民族认同感。(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收受财物1453万余元 殷学儒犯受贿罪一案公开开庭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咪咕视讯还携手前中国女足国家队队员、足球公益“星球计划”发起人赵丽娜,男篮前国手、CBA NBA双冠军孙悦,知名体育解说员、主持人杨健发布了“拾光计划”。通过“拾光计划”,咪咕视讯将持续加大对退役运动员的扶持,积极探索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6个方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谈工会工作重要文章的核心要义

“‘走出大山、读书学习、脱贫致富’,是生活在平桂区一代代瑶族民众的期盼和夙愿。我有幸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接受师范教育的瑶妹子。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当老师,36年来一心只做一件事,尽我所能解决瑶山里孩子就学路上的困难和阻碍,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读好书。”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民族学校教师姜晚英在会上发言称。

青海西宁:文旅深度融合 增强城市“芯”动力

类似的操作还出现在去年的江苏太仓。2023年11月,太仓市试行商品房“以旧换新”政策,市民可以将符合条件的二手房出售给指定国资公司,再置换国资公司指定的新房,收购的旧房将会用于人才公寓和保障房供给。

时政快讯丨习近平将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出席签字仪式

1985年,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草海,被列为贵州省级综合自然保护区。1992年,草海获批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益于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的建言献策和大力推动,草海湿地保护与综合治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草海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全面展开。

习近平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岑浩辉

日前入选中国记协评选的中央媒体融创精品十大案例的中国青年报社大型视频访谈《外卖小哥如何共圆心愿》、《中国有故事》系列主题访谈和《两会青年茶座·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等作品,紧紧贴合青年诉求,将镜头聚焦青年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民生实事,让青年科学家、职业农民、一线工人、快递小哥等各行各业追梦人成为新闻媒体头版头条中的主角,获得广泛关注。近年来,中青报·中青网陆续推出团团·BaoBao、青年调查、12355青春热线等版块,并上线“青蜂侠青年守护平台”等举措,着眼于倾听青年心声,关心青年疾苦,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通过短视频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着力生产青年爱听爱看的网络内容,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受到青年受众广泛欢迎,《青蜂侠》也日益成长为以“青年关注”“关注青年”为内容定位的互联网阵地头部短视频品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